图片
中国诗歌报(中诗报),让诗歌暖热东谈主生!图片
图片
一些学写近体诗的作家,认为七毫不过四行二十八字,写起来简单容易,是以时时从七绝写起。其实这是一种意会上的伪善。近体诗千姿百态,行、引、曲、赋尽有。律、绝中,七绝是最难写的(天然五绝尤难),这是因为字数太少,又要完成起、承、转、合四部曲,对作家适度太多,回旋空间太小,莫得一定的笔墨功力,如实把捏不了。拼凑写出,也让东谈主感到似像非像,似诗非诗。
七绝是唐诗中的神圣。为何是七个字。有东谈主验证,因为《楚词》多为七字。汉初的民间歌谣也多为七字,王人、梁曲谱诗也多为七字,是以延续而来。有东谈主又称为截句,截取七律一半。这里咱们要把捏的是是以下几点。当先是多写正格。第一句第二字仄起平收为正格,唐东谈主多用之。七绝在唐代,又是"播之管弦传颂"的,是以要平仄有格、音韵转变,不然唱起来拗口。再有七绝是字绝意未绝,应像余音绕梁通常,给东谈主回首空间。这即是古东谈主所说,"绝句之法,要混沌回文,删繁就简,句绝而意不息"。三是写好七绝,我认为须用平水韵,新韵固然省事,但有些误东谈主。
这里至极要说的是,起、承、转、合四句,哪句最热切,天然都热切,但最热切的是转,转得好,便一舟入水,飞流而下了。这极少学写七绝者,千万铭记在心。
唐东谈主七绝谁写得最佳,天然是被称为七绝圣手的王昌龄了,东谈主们评价他"使劲最专",李、杜天然亦然妙手,但"李杜二公,正欠妥优劣。太白有一、二妙处,子好意思弗成有。子好意思有一、二妙处,太白弗成有",太白瑰丽,子好意思千里郁,各有千秋,各有特质。
若何起好转好,并无定法,无外把柄诗惰诗境,水到渠成,信笔由之。但起不可太突兀,转不可太直白,当是重心。下边似举一些例子。
起与转,无外用东谈主用事用情用景用忆用想用问用答用古用今交错进行,总弗成用景起,又用景转,用问起,又用问转,那就重叠意外旨道理了。
刘禹锡的《乌衣巷》
朱雀桥边野草花
乌衣巷口夕阳斜(读xia阳平)
旧时王谢堂前燕
飞入寻常匹夫家
这首诗用对句起,用抚今起,用吊古转,借燕子抒兴一火之概,不失玄机。天然还有很多转得玄机的七绝:
杜牧的《泊秦淮》
用"商女不知一火国恨"从写景转到怀古。
王维的《送沈子福之江东》
用"唯有相想似春色",写春光无处不在。送别之心犹如春光,写实又感东谈主。
王昌龄的《殿前曲》
用"平阳歌舞新承宠"转,只写他东谈主承宠,实则抒发宫女之忧怨。
韦庄的《金陵图》,用冷凌弃最是台城柳,接下句,依旧烟笼十里堤。从雨景写到六朝。临了两句,最是,依旧,被东谈主评为诗中动脉,非此四字,无以杼发嗟叹,这些虚字,使诗更弘大,不呆扳。
其实七绝中若何起、转,古东谈主说了不少步调,什么进转,推转、回转。通盘七绝,不过言情、写景、说理三题,都是要抒发作家的心理。若何写好七绝,鉴戒古东谈主诗,化成自家意才是最主要的,其实唯有遵格守律,若何写是我方的事,无须被一些表面、说法料理最佳。前堤是,七绝看似简单,其实不好写,写好不易,不下功夫不行。天然,笔者更写不好,不过将一些心得,与同好调换,以期诗海泛舟多些顺水,少些迎风。仅此而己。
作家省略,版权仍归原作家,侵删
本栏裁剪